专业名称: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类别:材料类 代码:080414T
专业涵义
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一门面向国家“双碳”战略需求,聚焦新能源开发与高效利用的新兴工科专业。本专业培养具备新能源材料设计、器件制备、系统集成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,学生毕业后可在锂离子电池、太阳能电池、氢能、储能系统等领域从事研发、生产、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。本专业具有两大特色:一是学科交叉性强,融合材料科学、化学、物理、电子等多学科知识,重点研究新型能源材料的合成、表征及器件优化;二是产业导向鲜明:紧密结合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,强化学生在电池、光伏、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工程实践能力,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特色优势
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以“面向产业、强化实践、创新驱动”为培养理念,紧密结合我国新能源产业升级需求,形成“储能材料+清洁能源技术”的特色发展方向。专业依托区域新能源产业优势(如山东省光伏、锂电产业集群),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,构建“基础研究-技术开发-产业应用”一体化培养体系,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、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人才。
办学条件
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,其中教授2人、副教授4人,博士占比78%,40%教师具有企业研发经历。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导师,强化产教融合培养模式。依托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、山东省绿色电氢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、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、“碳中和”能源技术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团队,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。与昆宇电源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,提供真实产业环境下的实训机会。
主干课程
本专业学制四年,授予工学学士学位。开设的主干课程包括:材料科学基础、物理化学、电化学原理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、化学电源原理与技术等。。
培养目标
本专业面向国家新能源战略需求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,具备创新意识、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。毕业生能够在新能源、储能、电动汽车、半导体等行业从事技术研发、生产管理、系统设计等工作,助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。
就业方向
在国家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政策推动下,新能源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,锂电、光伏、氢能等领域人才需求旺盛。本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、专业知识面宽广,可在能源、化工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动力、汽车、环境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从事相关的研究开发、工程设计、生产加工、设备操作、技术管理与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工作,就业前景广阔,职业发展路径清晰,部分优秀毕业生3-5年内可成长为技术主管或项目经理,也可继续攻读相关学科高层次学位。